税局严查!“风险纳税人”后果严重!
警惕!16种行为会被列为“风险纳税人”!
任何一家企业,只要存在涉税问题,都有可能成为“风险纳税人”。我们总结了16种常见的情况,如下:
1、没及时向税局报送相关资料,或没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2、财务人员工作疏忽或技能不过关忘缴纳或少缴纳,以及对税收政策不了解多缴纳税款。
3、不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凭证,未能准确进行财务核算。
4、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
5、利用阴阳合同等手段设置内外两套账,隐瞒收入少缴税款。
6、利用虚假交易人信息、身份证、账户设置多个银行账户实施偷税。
7、利用空壳公司转移资金和资产进行逃税,或利用虚假业务抽逃资金和逃逸税收。
8、不按规定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9、出口退税不按规定办理,及利用虚假手段骗取出口退税。
10、、税负忽高忽低,纳税申报率偏低,库存率出现异常,成本率、费用率出现异常,利润率出现异常等。
11、违规使用发票,利用虚假发票报销偷逃税款。
12、在没有真实业务的情况下开具发票,或三流不一致等发票违规问题。
13、税局要求企业开票软件必须升级的,企业没有进行升级,也会成为风险纳税人。
14、通过申报表规避税务机关审核比对,进行虚假申报的。
15、企业法人、财务、办税人为同一人。
16、企业注册地址被列入“高风险地址的。
10大惩罚措施!成为风险纳税人后果严重!
一旦被税务系统识别为"风险纳税人”,将会受到重点监控!情节轻微的会受到税局的提醒“关照”,追究相关责任和要求拿出整改措施,而严重的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简单来说,税局的惩罚措施至少有以下10种!
1、对检查的税务问题、疑点进行提醒,要求纳税人自查自纠。
2、将企业异常情况记录在册存入档案,领购和使用发票、抄报税都可能受限。
3、对企业进行重点监控,进行更深程度的数据比对,甚至列入年度重点检查对象。
4、纳税人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从严审核、审批。
5、对于异常问题进行实地核查,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责任并责令限期改正。
6、对验证、年检等报送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复核。
7、针对问题要求纳税人拿出整改措施。
8、进行立案专项检查,重大问题移交公安部门。
9、对于企业的纳税业务实施跟踪监控。
10、列入黑名单,纳税人将收到多方部门联合追查和制裁。
成了风险纳税人如何补救?
被列入风险纳税人的企业,一定要及时解除税务异常,将自己从风险纳税人的名单中移除!具体做法如下:
1、跟税管员联系,获知被列入“风险异常”原因。
2、了解原因后,配合税务机关调查,按税局要求准备需要提交的资料。
3、将资料提交给办税点后,办税人员会对你的资料进行审核,看看是不是齐全、有效。
4、税务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后,按要求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等。
5、税管员会根据反馈的情况,解除纳税人的税务异常状态。
对于企业而言,出现税务异常,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影响企业的信誉与形象,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提醒各位老板一定认真对待企业的工商财税问题,及时并合规的进行纳税申报。
2019最严稽查!还要小心这6种情况
除了上文所说的风险纳税人,2019年企业有任何可疑迹象都会被税务稽查!小编整理了企业常见的6种涉税风险,会计务必对照自查!
1、不及时报税
未按规定时间向税务局报税,或报税不完整,都会引起税局关注。
2、增值税小规模年度申报收入小于开票金额
无论是自开发票还是代开发票,申报的收入一定不能小于开票的金额,小于开票金额就会触发风险模型应对任务的提示、纳税评估和税务核查程序。
3、有税收优惠金额,但没有优惠资格
免税等税收优惠并不是随意享受的,必须符合相关法规规定。
私自填写免税销售,税务将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免税这一栏,注意了,一定需要留存真实、合法的备查资料,否则这一栏永远空着。
4、总是徘徊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分界线的企业
因为很多企业不想成为一般纳税人,但是平时业务量确实大,于是便采取每到一般人纳税人临界线就停止开票,逃避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这种行为很难瞒过强大的税务信息系统,一旦被查,必然要补缴很多税款。
5、免税小微临界点发票作废的风险
小微企业季度末30万元免税额附近连续作废发票很可能是纳税人为了享受小微免税优惠而采取作废发票,下个月重开。
不过,作废需谨慎,税务监控很精准。
6、出口骗退税的企业
国税、公安、海关、人民银行四部门联合启动预防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犯罪合作机制,对出口骗退税保持高压态势,对通过高报数量、价格或空箱假出口等手法骗取国家退税的企业严惩。
因此,提醒各位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规范入账、合理报税,以减少在税务稽查时的风险,有些时候老板不是很清楚,要和老板沟通解释不规范财务的危害。如果老板总是我行我素,那么财务人员应当做好自保!
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局2019年稽查重点!
一、2019增值税稽查风险点汇总
1、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未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2、作为一般纳税人会计制度不健全。
3、一般纳税人选择计税方法不当。
4、征税范围界定不清。
5、适用税率选择错误。
6、大量开具发票与经营范围不一致。
7、利大额进项发票对应现金支付。
8、进项发票不符合规定,不符合四流一致。
9、销售收入不完整,没有及时入账。
10、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11、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
12、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对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不符合税法规定。
13、收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车等费用,不计、少许收入或冲减费用。
14、将外购的材料改变用途,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等未按规定销售的规定计税。
15、向甲方收取各种价外费用未按规定纳税。
16、折扣条件下(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的行为销售额确认不符合税法规定。
17、应缴纳增值税收入的未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19、兼营的纳税人,未按规定分别核算货物、无形资产、不动产、应税劳务、应税服务的销售额。
20、处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及其他自己使用过的货物未计税,或计税方法不正确。
21、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单位和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内容与实际入库不一致。
22、与购进的销售应税货物无关的运费用于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23、购进材料、电、汽、劳务、服务等用于简单计税方法项目、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
24、混用进项税额抵扣不合理
25、存在滞留票及失控票。
26、进项税额转出及转回不合理。
27、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纳税地点不正确。
二、2019企业所得税稽查风险点汇总